水玻璃耐火澆注料是以水玻璃為結合劑配制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它具有高強度、耐磨性、耐腐蝕和好的抗熱震功能。水玻璃耐火澆注料常見的有高鋁質、粘土質、半硅質、硅質和鎂質水玻璃耐火澆注料。而影響水玻璃耐火澆注料的要素也比較多,今天咱們針對以下三點做詳細的說明:
(1)水玻璃結合劑
水玻璃結合劑的模數、密度和用量,是影響水玻璃耐火澆注料的重要要素。從硬化機理可知,因為硅酸凝膠的黏附、縮合和凝聚等效果,使耐火骨料和粉料膠結起來而取得強度。因而,在有足夠的氟硅酸鈉時,水玻璃溶液的模數進步或密度增大,均能析出較很多的硅酸凝膠,從而進步強度。水玻璃用量添加,成型體氣孔增多,功能下降。
在水玻璃耐火澆注料合作比和易性一守時,水玻璃模數由2.0添加至2.9時,一般情況下,其強度進步,耐火度和荷重軟化溫度也進步,這是因為na2o和naf的下降所造成的。
當水玻璃密度由1.30g/cm3添加至1.46g/cm3時,耐壓強度也隨之進步。因水玻璃密度大,硅酸凝膠多,所以強度高。
如水玻璃用量多,致使顆粒料包裹層厚度添加,凝固體接受的外壓力也逐步增大,且其自身強度比顆粒料的低,故使燒后強度下降。別的,水玻璃用量每立方米添加50kg,不但強度下降,而且荷重軟化溫度也下降,一般約下降80℃.一起,耐火度、耐酸性、耐水性和體積密度等功能也下降,顯氣孔率增大。因而在水玻璃耐火澆注猜中,應選擇適宜的水玻璃模數和密度,在保證攪拌料和易性的前提下,水玻璃用量應盡量減少,以便進步其功能。
(2)氟硅酸鈉促凝劑
在水玻璃耐火澆注猜中,不加促凝劑時,需加熱方能硬化,并取得優良的功能,但施工多一道加熱硬化工序。因而,一般均用氟硅酸鈉作促凝劑,常溫天然維護即可硬化,功能也較好。在根本合作比一守時,隨著氟硅酸鈉用量的添加,常溫文燒后耐壓強度進步,700℃高溫耐壓強度也進步,而900℃高溫耐壓強度下降。一起,荷重軟化溫度下降40℃和耐火度下降120℃.這是因為氟硅酸鈉用量多,硅酸凝膠生成多,氟化鈉也多,故有利于某些功能的進步;而900℃左右熔融,氟化鈉多,致使900℃高溫耐壓強度、荷重軟化溫度和耐火度下降。因而,在保證常溫有必定強度的情況下,盡量少加氟硅酸鈉。
(3)耐火骨料和粉料
水玻璃耐火澆注料的根本組成材料,是耐火骨料和粉料,其品種和用量對其功能有必定的影響。粘土質水玻璃耐火澆注料比葉臘石和白砂石質的好,即強度高、耐酸性好、荷重軟化溫度高120℃和300℃,耐火度高170℃和90℃.膨脹系數后者比前者大13×10-6/k左右。別的,耐火骨料顆粒級配、耐火粉料細度及純度等,也影響其功能。
養護制度對水玻璃耐火澆注料功能也有影響。天然維護強度最好。所以,該澆注料成型后,應在干燥天然環境中維護,環境溫度大于10℃,越高越好。
文章源自 廣東水玻璃://juqfzhc.cn/
04-15
廣東水玻璃有哪些生活用處
水玻璃是由堿金屬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結合而成的可溶性堿金屬硅酸鹽資料,又稱泡花堿。其化學式為R2O·nSiO2,式中R2O為堿金屬氧化物,n為二氧化硅與堿金屬氧化物摩爾數的比值,稱為水玻璃的模數。修建上常用的水玻璃是硅酸鈉(Na2O·nSiO2)的水溶液。 1、裝備快凝防水劑 通過上述闡述的水玻璃是什么,信任朋友們已經有所了解了。其次水玻璃的用處也比較廣,比如可以裝備快凝防水劑。做法是在水玻璃
04-07
硅酸鈉廠家解說其操作的注意事項
硅酸鈉是由硅石(石英砂)、純堿(或土堿)經過一系列工藝制備而成,分為液態和固態兩種形態,北方多稱泡花堿,硅酸鈉的水溶液通稱水玻璃,而固體硅酸鈉南方多稱水玻璃,固體硅酸鈉為無色、略帶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玻璃塊狀體,而液體硅酸鈉為無色、略帶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粘稠狀液體。硅酸鈉用處比較廣泛,不僅能夠用于制作硅酸鹽類化工產品,還能夠用于輕工業、紡織業、機械業、建筑業、農業、高、精、尖科技等很多職業。那么在運
03-24
江門硅溶膠解說單質硅溶膠有哪些生產工藝
硅溶膠作為工業出產中一種重要的添加劑,研制歷史十分久,品種也十分多。依據性能能夠分成酸性硅溶膠與堿性硅溶膠,膠粒的大小不同性質也不一樣。在我國1990年研制出一種新型的硅溶膠產品,那就是單質硅硅溶膠,是采用一步溶解發出產而成的。 單質硅硅溶膠采用工業純硅為原料,在催化劑的效果下,經加熱直接溶解在軟水介質中,并在保溫恰當時間后,再經過濾、加熱濃縮而成的。出產的工藝流程為:參加去離子水及催化劑—
03-11
江門硅溶膠精密鑄造的操作方法
1.查驗設施、溫控外表是不是堅持適宜運行狀態。 2.將脫蠟釜收集的舊蠟液倒進過濾槽中過濾;再送至靜置桶I中,在不超越90℃下放置6-8h。 3.靜置完結把積淀水抽掉后,將蠟液倒進除水桶中。 4.除水桶中的蠟液,在110-120℃保溫并混合,使剩余的水分蒸發,到目視蠟液表面無泡沫即可。 5.將除完水的蠟液,通過<60目篩網過濾再放入<90℃的靜置桶II中,保溫放置12h以上。 6.各除